近年来★★,桂林致力探索历史遗产保护协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模式,出台《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制定《灵渠保护规划》等政策文件,指导灵渠有序保护与开发。实施系统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29亿元开展灵渠护堤固岸工程,修复堤岸16★★★.9公里,覆盖面积达69.86公顷;投资5亿元开展渠道修缮工程,总长46.4公里的河段得到有效治理,同时新建生态护岸超过60公里,灵渠自然岸线亿元实施灵渠补水工程,保障渠道基本生态用水和灵渠南渠12.5公里河段的全年通航能力★★。
随着灵渠的美丽蝶变,桂林市和灵渠博物院还获得了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这条千年古运河,将继续书写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传奇。(记者余锋通讯员韦善康)
“灵渠有南北二渠,南渠横穿县城,沿岸商铺林立、人烟密集,过去总有垃圾进渠,严重影响水质,我们路过这里都要捂着鼻子走,现在这些现象已全面改观★。”兴安县兴安镇灵渠社区居委会主任邓春红回忆说。
桂林灵渠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连接湘江与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1988年,灵渠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2月,桂林灵渠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从兴安县启航,沿着灵渠平静而澄澈的水面★★,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每一次划桨★★★,每一次水波的轻漾,都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今年春节期间★★★,从江西来广西旅游的游客黎媛★★★,惊叹于桂林灵渠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桂林灵渠是一条共建共享的生态之河★、彰显文明的美丽之河、充满希望的幸福之河。”桂林市副市长龙杏华说。桂林通过深入挖掘并创造性地发展“湘风漓韵”文化资源,进一步展现灵渠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灵渠★★★“活态遗产★”的非凡价值★,开辟出一条人文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全新发展道路★。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多年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受两岸人口密度大★、生产活动繁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影响,大量生活垃圾、污水乱排,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工矿企业废水无序排放★★★,灵渠部分河道淤泥堆积严重★,通航条件基本丧失,水质变差、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如今,桂林通过打造“湘风漓韵”乡村生态旅游区★★,全方位带动灵渠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区、灵渠秦风田园综合体、灵江三花特色小镇、灵渠人家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以生态助推产业富民★★★、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之路。2024年,兴安县接待游客1019.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0%★★、11★.84%★。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