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盘活了城市存量工业建筑★,改造后引入的文创产业符合城市发展方向。项目将文化、艺术★★、商业等多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在业态选择上聚焦设计产业★★★、媒体产业、文化艺术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一个集文化艺术、文创办公、潮流商业等于一体的城市级文创园区。
坚持多元运营方式★★★,激发老城新活力★★★。陶溪川采取★★“线上+线下”多维度运营方式,持续激活老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其中,线上以搭建直播平台为主:陶溪川直播基地与抖音、快手★★★、视频号★★、京东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抖音全国陶瓷产业带直播基地,快手茶资直播江西唯一合作运营商,打造了含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直播选货、电商运营★★★、产品营销6大中心的陶瓷电商产业基地★★。线下则以搭建交流平台为主★:陶邑公司策划陶然集、候鸟计划Plus、春秋大集等项目,设立国际艺术中心、国际工作室、DWH木工坊、玻璃工作室等业态,配套200多间国际艺术家驻场loft工作室★★,近年累计吸引千余名国际艺术家驻场创作和交流,并举办了上百场国际艺术展览、讲座等活动★。
创新设计,活化工业遗产★★★。园区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1974年的苏联式无梁楼盖建筑和江西省最早的内陆口岸铁路专线一“专八线”进行重新功能升级,以文化艺术为核心,聚焦设计服务★、传媒影视★★、文化展览★、跨界书店、大师工坊★★、电竞酒店、特色影院、健身运动★★、星选餐饮等业态,结合多元文化艺术资源,形成集人文艺术、文创办公★、休闲商业旅游消费于一体的城市级文化创意园★★★。
数字赋能,助力园区发展。项目主要围绕数据★★、招商、运营、空间四个智能化及一体化进行规划建设。目前数字化产品矩阵包含InPark★、数字化租赁业务管理系统★、智慧园区空间运营系统、产业通以及园区BI,将基地一站式服务★★★、智慧安防、智慧物业、智慧停车★、智慧能源等整合打造全链接一体化数智平台★★★,赋能产业生态和创新发展,为入驻实体赋能价值,助力发展。
项目在实施中秉承★★“坦诚真实”的原则,保留了老厂房、煤烧隧道窑等原有建筑肌理和风貌★;通过结构改造和活化利用,使工业遗产转换为文化产业的空间载体★,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生产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改造后通过“线上+线下”运营方式,扩大了文创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助力景德镇这个传统产业城市蜕变成极具创意活力的年轻城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推广我省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经验做法★★,引领各地高质量★、高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省住建厅面向全省开展了转化应用城市体检成果实施城市更新项目第三批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创意活动,提升园区活力★。园区先后举办了首届“红色江西★★”全国动漫创作大赛、2022江西南昌版权保护月、东湖区第一至四届文创艺术节★、南昌潮流时装周★、“潮在东湖”东湖意库时尚季系列活动、全民阅读节★★、2024“瓦罐时装周★”大秀等系列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超过50万人,参与主导产业相关企业70余家,参与高校10所。
坚持坦诚真实原则,更新描绘新蓝图。项目开发建设坚持★“坦诚真实”的原则,对宇宙瓷所22栋老厂房★★★、煤烧隧道窑、圆窑包、工业设施等原汁原味保护修缮,完全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和风貌,真正留存时代信息与印记。如今,独具特色的锯齿形★★、人字形厂房,11座高耸的烟囱、水塔,以及墙上的老标语、口号通过精巧设计融入街区每一个角落★★。通过结构改造和活化利用★★★,将原生产车间分别改造为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美术馆★、双创邑空间、陶公垫教育实训平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以及陶艺培训★、音乐教育、品牌体验店、文化主题酒店、青客公寓和其他服务业配套★★★。
坚持产业引领导向,双创造就新升级。陶溪川大力发展青年双创产业★★★,构建了创意集市+邑空间+直播基地+智造工坊等创业晋级平台,设立陶溪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制定★★“洄游”计划★★,以连续的、多媒介的“洄游★★”方式将创业者联动在一起,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景漂★★★”创业青年2★★★.2万余名★,陶溪川一期集聚景漂创客1.84万人,5000多人由“景漂”成了“景定”★,成功孵化创业实体2653家★,带动上下游就业12万人次★★,登记版权32113件★。
经单位申报★★★、地市推荐、专家评审★★★、网络公示后,确定“南昌市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等29个项目为第三批转化应用城市体检成果实施城市更新项目优秀案例。